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

消失中的技藝 ─ 《閹雞》

如果沒有看到鄭清文的短篇小說 ─ 《髮》,可能壓根兒也不會再想起這個在台灣已很難看得到的傳統技藝。

在《髮》一文中,鄭清文對閹雞的描述很傳神:「在稻埕上,閹雞的人把雞按在地上,在腰側割開一個小洞,以金屬鈎子把傷口撐開,用一根像鬃毛的線套子,輕輕把兩個小小的睪丸套鈎出來,再把雞放走。」,此情此景,與我在外婆家前曬穀場看到的情況,幾乎一模一樣。

至於雞為何要閹呢?據說是閹過的雞,不易發情,性情溫馴,不會爭鬥,專心吃東西,所以長得快,也長得肥,肉多而油香。

這是什麼話?若雞能言語,應即憤之而起,頭綁白巾,高聲抗議~~人豈可因一時口腹之慾,如此戕害「雞權」,腦筋動到我們的蛋蛋上面來了,在腰間開一個洞,連麻藥也不給,很痛ㄟ!你們人類到底有沒有一點同情心ㄚ…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