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

2009維也納新年音樂會(Vienna New Years Day Concert 2009)

2009年的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,循例每年元旦在維也納黃金廳由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隆重獻藝,並透過衛星同時對全球90多個國家,超過10億觀眾做現場實況轉播,台灣在文建會的策畫下,分別在台北縣碧潭、台中市民廣場及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同步連線播出,以回饋廣大樂迷。

自1939年維也納開辦新年音樂會以來,迄今已堂堂邁入第七十年,今年擔綱指揮的俄裔鋼琴家丹尼爾‧巴倫波因(Daniel Barenboim) 以人為本的指揮方式及對中東和平的貢獻雀屏中選,現年67歲的巴倫波因,曾任巴黎管弦樂團(1975~1989)及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,並於1992年起成為柏林國家歌劇院的藝術總監,首次獲邀的巴倫波因整場表現中規中矩,流暢的指揮風格,展現了一代大師的風範。

在曲目的安排上,仍以約翰‧史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及波卡舞曲為主,希望以悠揚的樂音為新的一年揭開序幕,當表定曲目結束,3首的uncore piece,除第一首小約翰‧史特勞斯 ─「我們並不害怕波卡舞曲」與往年不同外,接下來的「藍色多瑙河」及「拉德斯基進行曲」均是相沿成襲的傳統曲目,當「藍色多瑙河」的法國號第一個音符響起,現場來賓響起熱烈掌聲,演出被迫中斷,指揮放下指揮棒,率領樂團向全球觀眾以德文問候新年快樂;「拉德斯基進行曲」則是指揮利用這首曲子與台下觀眾的互動,當曲子演奏到一半時,指揮會突然轉身將指揮棒朝向觀眾,觀眾們也很有默契的打起拍子,最後嘎然而止三個音符,就是最佳的Ending。


因今年適逢「海頓逝世200週年」,特別安排海頓第45號交響曲《告別》第四樂章,此曲完成於1772年,作曲的背景為海頓擔任艾斯德哈吉府樂團的樂長時,他的主人,也就是尼古拉斯公爵每回赴「艾斯德哈吉堡」打獵時,樂隊當然必須同行,但是除了海頓和樂團首席之外,都不能攜家帶眷,有一回停留的時間已逾數個星期,團員思鄉心切,海頓乃在第四樂章結尾安排團員陸續演完自己音符之後,收拾樂譜和樂器,依序離開舞台,最後只留下二把小提琴孤單的繼續演奏,以表達團員們寂寞苦悶的心情,故此曲遂被暱稱為《告別交響曲》。

《Radetzky Marsch》

沒有留言: